欧宝app生物科技快报_
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以下 7 个关键词被各 国代表多次提及: 1、温室效应:地球大气层有着与温室玻璃类似的保温效果。阳光照射地 球时,部分能量被大气和地表吸收,地球表面向外释放热量,其中一部分也被 大气吸收。大气层存留热量的能力使地球表面有着温暖的环境,这被称为温室 效应。 2、气候变化:它包含地球历史上发生的各种或冷或热的变化,但目前所 讨论的气候变化主要是指自 18 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生物科技资讯, 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气 体所造成的全球变暖现象。全球变暖问题是指大气成分发生变化导致温室效应 加剧,使地球平均气温异常升高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环境、经济等问题。 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 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简称《公约》)。《公约》的最终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 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上。《公约》为国际社会努力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制定 了一个总体框架,目前已有 191 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了《公约》。 4、“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目前存在的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主要是 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不顾后果地利用环境和资源的累积恶果,广大发展中 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害者。 因此, 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必须遵循“共同但有区别 的责任”原则, 发达国家有义务在率先采取有关环保措施的同时, 为国际合作做 出更多切实的贡献。这主要应表现在两个方面:向发展中国家额外提供资金, 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参加国际环保合作,或补偿相关经济损失;以优惠的非 商业性的条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治理污染所需的先进技术。 5、《京都议定书》:它是 1997 年在日本京都举行的《公约》第三次缔约
三次南极深海生物多样性工程考察。这项工程对海洋生物调查计划作出了重要 贡献, 在这项全球协作计划中, 数千名研究人员将在 2010 年前统计出所有的海 洋生物。 详细报道: 《自然》 :南极附近深海发现大量海洋新物种
科学家研制出人造心脏瓣膜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大约 60 万人未来三年需要更换心脏瓣膜。英 国科学家给这些患者带来了希望: 由英国 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心脏学研究中心马格 迪·亚库布博士领导实施了一项研究,这 项历时 10 年的努力将有望在不久结出果实, 届时, 他们可以将将骨髓干细胞诱 变培育成为心脏瓣膜细胞。亚库布希望,借助于特制的胶原质支架,这一组织 能长成心脏瓣膜的形状。近年来,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努力培育新的心脏瓣膜 和其他身体组织。 如果亚库布研究小组培育的组织在动物身上的实验取得成功, 他估计它有望在 3 到 5 年内用于人造心脏瓣膜移植患者身上。 详细报道:用干细胞可培养出心脏瓣膜
10.现实世界的“ 10.现实世界的“氡” 现实世界的 现实世界的“氡”
今年 4 月,塞尔维亚的地质学家 挖出一块白色的粉状矿物,他们一时 搞不清楚是什么东西,由什么构成, 于是将它交给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 的矿物学家克里斯·斯坦利。后者发现,这一矿物里含有与科幻小说里描述的 “氪”(一块绿色发光的岩石)一样的成分。我们在影片《超人》中也了解,超人 最怕就是氪。想不到,科幻世界里的东西真的在现实世界里找到了。
方大会上通过的,是设定强制性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第一份国际协议。根据这 份协议,从 2008 年到 2012 年期间,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 1990 年的基础上平均减少 5.2%。目前已有 170 多个国家批准了这份协议,但 温室气体最大排放国美国仍然没有签署这份议定书。 6、碳足迹:指每个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以二氧化碳为标准计算。一个人 的碳足迹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 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 7、 食品里程和公平里程: 人们每天消费的食品要经过各种运输才能到达千 家万户,而运输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食品里程简单说就是食品所行 路程。一些人希望通过给食品等添加食品里程说明,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选择。 但是,发展中国家担心食品里程成为发达国家的一种新贸易壁垒,于是出现了 公平里程的概念。公平里程要求全面考虑与食品相关的生产方式、可再生能源 使用等各种因素。
结论: 结论:常识会告诉自己,引用次数多的论文未必一定是最重要的文章,引 用次数少也未必一定坏。判断一个特定工作的重要性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不过经过仔细分析和有条理的统计数字还是很能说明些问题。 反正入选不了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我也不会吹牛说自己 的文章有多好有多好。我最满足的事情是我的文章有少数国际国内同行专家喜 欢看,并且他们发现其中的某些内容对他们有启发还可以用来解决一些问题。 其实有些时候我自己看自己以前的多数文章,也常觉得很受启发,发现些当初 忽略了的新东西,当然有时候也会发现些难免的小错,这都是让我自己觉得最 臭美的享受。我发表的论文不多,我的学术水平,以前已经说过,无非是美国 的二、三流大学教授水平而已,我的 H 因子也不过区区 15。有人认为我把自己 拔高了些,或许他们也有些理。我的确应该更谦虚一些,需要不断努力。只要 不造谣、打压和排挤,正常的批评我很乐意接受。希望大家也朝着能够发表真 正具有影响的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努力。 不管怎么说,人们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
1. 干细胞研究获得突破 图片说明: 两个科学家小组分别利用人类表皮细胞 制得了类胚胎干细胞。 (图片来源:Junying Yu) 两本权威期刊《细胞》及《科学》在 11 月 20 日同 时刊出来自美国及日本两个研究团队的报告, 证实皮肤 细胞经过“基因直接重组(direct reprogramming )”后可 以转化成为具有胚胎干细胞特性的细胞。 这项发现一方 面解决了利用胚胎进行干细胞研究的道德争议,另一方面也使得干细胞研究的 来源更不受限。分属京都大学及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两个团队虽然独立 研究,但使用的方法几乎完全相同,更巧合的是竟然同时分别被两本期刊审核 通过,证明基因直接重组技术的确有效。他们所使用的方式都是利用病毒将四 个基因送入皮肤细胞,促使普通的皮肤细胞产生变化,最后成为带有胚胎干细 胞性质的细胞,称为诱导式多能性干细胞(iPS )。 详细报道:利用人体表皮制造“类胚胎干细胞”取得成功
和交流越来越少了,更不用说激烈的争论。 记者:你一直强调营造科学研究的软环境和创新的软环境,软环境究竟包 含哪些内容? 周光召:回顾“两弹一星”的研究,那时候团队精神和学术民主的氛围都很 好。拿今天的话来说,是软环境很好。当时,我们完全是针对问题本身展开各 种讨论甚至争论,根本没有等级和身份方面的顾虑和限制。大家都积极地提出 自己的想法,希望自己的想法被大家讨论,早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 这种情况很难看到了,反倒经常出现两种不开放的情况:一是缺乏学术民主的
六、人类破译个体完整基因组 今年 6 月, 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结构发现者之一的詹姆斯·沃森获得了他 本人的完整基因组图谱;9 月,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和他的研究小组又公 布了文特尔本人的“双倍体基因序列”,即遗传自父体和母体两套染色体的完整 版基因序列,这是人类首份个人版全基因组图谱。 详细报道:“DNA 之父”沃森获得世界首份个人基因组图谱 于军:从文特尔宣布化学合成人工染色体说开去
2.科学家首次完整破译人类个体基因组 2.科学家首次完整破译人类个体基因组 图片说明:Craig Venter 测序了自己的基因组。 (图片来源:Michael Nagle/Getty Images) 人类第一个个体基因组排序已经完成。 利用基因组排序
技术, 研究人员成功绘制了著名科学家克雷格·温特尔的一个完整的 DNA 蓝图。 此次破译过程发现的人类遗传变异的数量比之前人们所设想的要“丰富”的多。 这一研究发现刊登在 9 月 4 日的《PLoS 生物学》上。既是论文作者又是研究对 象的温特尔说, 遗传密码的 28 亿个连续位也将加快预防性药物的研制过程。 根 据温特尔的预测,在 5 年时间内,更为快速和低廉的排序技术可以打造 1 万人 的完整基因组,它们将为“一个个性化、具体化的基因组学时代的到来”奠定基 础。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一旦完成这些基因组的排序,我们便可在根本上 具备认清与天性和坏境有关的每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将知道哪些特定是由遗传 因素造成的, 哪些又是由环境造成的。 ”此次研究发现颠覆了短期内便成为遗传 学“绝对真理”的观点: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所有人的同一性可达到 99.9%。 详细报道:测序先锋 Craig Venter 完整测定自身基因组
共健康产生巨大影响,因为它的成功率高,且起效快速。 文章第一作者、牛津大学的 Kamilla Miskowiak 表示:“尽管抑郁通常和脑 部化学问题相关,但最近有证据显示结构问题同样会引起抑郁,结构问题可能 是由于神经细胞再生速度不够, 或是压力激素导致的毒性作用产生的。 ”正是以 上发现促使科学家分析的作用。 是肾脏产生的一种激素,它能促进红细胞生成,可被用于 治疗贫血。文章作者表示,新证据显示对于动物神经系统存在 保护和营养作用,这会影响人类认知和相关的神经反应,因此它可能成为治疗 抑郁症的药物。 在研究中, Miskowiak 与同事向 23 名健康的志愿者展示快乐或者恐惧的面 部表情图片,并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来跟踪脑部的神经加工和认知处理过程,由 此来评估红细胞生成素对此过程的影响。恐惧表情是人类基本情感中最显著的 一种, 它可能表示危险的存在。 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红细胞生成素对这种“危险 信息”的影响。 结果表明,红细胞生成素药剂降低了人对危险信息的认知和神经反应,这 与现有的抗抑郁药物的作用惊人相似。 同时, 即使在使用红细胞生成素 7 天后, 这种抑制作用依然存在。Miskowiak 表示,以上发现意味着能 影响神经功能,并可能成为未来治疗抑郁症的手段。 《生物神经病学》编辑,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和康涅狄格卫生保健系统的 John H. Krystal 同意以上观点,他表示:“对于动物大脑有营养 作用。现有数据证实它能调节人类大脑情绪过程。现在已经能评估人类促红细 胞生成素和其它相关物质的抗抑郁效果。” ( 《 生 物 精 神 病 学 》 ( Biological
P-型 ATP 酶是对所有真核生物和很多原核生物具有根本重要性的阳离子 泵。 本期 Nature 上三篇论文介绍了关于这一超级家族关键成员的结构及功能研
究。本期封面所示为钠离子和钾离子泵的结构,是由 Morth 等人在本期杂志上 以 3.5 埃的分辨率描述的,同时还刊登了 J. C. Skou 关于其 50 年前发现依赖 于钠离子和钾离子的 ATP 酶活性的原始笔记。这篇论文显示了与钾相结合的状 态,同时还暗示了一种依赖于电压的调控基础。这些结果部分是通过与 Skou 所做实验相似的动能实验获得的。Olesen 等人介绍了肌质网 Ca2-ATP 酶(钙 泵)的新的晶体结构,同时还有关于功能的研究工作,并且最终呈现了关于钙 运输的一个完整机制。在植物和真菌中,细胞离子平衡状态和膜势是由胞质膜 H-ATP 酶(另一种 P-型 ATP 酶)提供动力的。Pedersen 等人介绍了它的 X-射 线结构, 提供了关于它是如何沿一个陡峭的电化学梯度来泵输质子的有关线)
王鸿飞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发表于 2007-12-4 11
学生,会关心什么是具有影响的优秀国际论文。如果以前苦于找不到组织,现 在终于不用发愁了。 霹雳一声震天响,最近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 11 月 15 日发布了第一 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评选结果,这一结果起码可以给大家
本网综合报道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12 月 15 日通过一项计划, 决定在 2009 年前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新的安排举行谈判,从而制订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 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 在当天举行的全会上,态度强硬的美国代表团突然收回对此计划的反对, 使得计划得以通过。 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苏伟在全会上说,在谈判过程中,与会各方都表现出妥 协,为通过这一计划共同作出了贡献。 在几天来的谈判中, 美国和欧盟之间在发达国家 2020 年前具体减排目标上 产生了较大分歧。欧盟希望明确此次会议能提出具体减排目标,即发达国家 2020 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 1990 年水平上减少 25%至 40%;美国则倾向于 把具体减排目标留至未来谈判解决。 其间,印度尼西亚提出一项折中方案,即在文件中提出具体减排目标,但 完成减排任务的期限长于欧盟的要求。 在向发展中国家转让减排技术的问题上,美国也提出不同意见。欧盟表示 愿意积极推进与发展中国家的低碳经济合作, 而美国虽支持成立“国际清洁能源 基金”,不支持以低价转让减排技术的“知识产权”。 在各国代表批评美国的立场、并敦促其重新考虑之后,美国代表团最终达 成妥协。美国代表团团长保拉·多布里扬斯基说:“我想我们已经在这个问题上 迈出了一大步。 ”她表示, 美国非常忠于自己的承诺, 并希望所有国家共同努力。 《京都议定书》 第一承诺期将于 2012 年结束, 本次大会讨论的重点是 2012 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安排,特别是发达国家应进一步承担的温室气体减排 责任。
克隆后,新的感染就会持续增加,HCV 感染的高危人群仍然存在,比如健康人 和静脉药物使用者,所以研发预防 HCV 的疫苗一样重要。HCV 如何侵入宿主 免疫系统,保护性免疫如何抵御 HCV 感染,仍然是有效疫苗的研究重点。除 此之外,HCV 疫苗也可以用于慢性携带者的免疫治疗。 相关论文 10 月 10 日发表在爱思唯尔期刊 《先进药物输送评论》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上。 (《先进药物输送评论》(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Volume 59, Issue 12, 10 October 2007, Pages 1196-1199,Takaji Wakita) 英文文摘: 英文文摘:
的条件下产生的。 现在,一提到我们的科技创造力低,首先埋怨的就是投入不够。我认为, 硬环境的创造,比如投资、设备、基础设施建设等,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 但绝不是充分条件。更重要的是软环境的建设。我们要问:现在的科研选题, 是不是针对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是不是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了这些重大 问题上?我们有没有建立能够激发所有人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创新环境?有没有 一个目标能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如果没有超前的战略部署,没有科学精神、 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要想取得重大科学成就,是很困难的。最多是做一些枝 节性的论文,或者在人家的重大发现基础上去做一些渐进性的改进。 我们都知道,美国获得的诺贝尔奖是最多的,这与它的教育和科研体系 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与它的软环境有很大关系。但美国模式也不能简单地复 制,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比如说德国,在一战后最困难的 时期,形成了量子力学。二战后,有影响的犹太籍科学家都已离开,德国分裂 成东德和西德,经济被摧毁,国家面临空前困难。德国科学界在很差的条件下, 一方面不断争取政府增加投入,一方面团结德国科学家,一步一个脚印地坚持 创新。在那里,你很少看到急于求成的浮躁心理。近年来,德国人获得的诺贝 尔奖也逐渐多了起来。 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颠覆性创新 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颠覆性创新 现在,部门之间、学科之间的协作
3 月 23 日下午,瑞典皇家工学院院长 Anders Flodstrom(安德斯·弗洛德斯 特伦)与诺贝尔奖三位评委做客“清华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讲演“诺贝 尔奖与科学发现”。 论坛上,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Bertil Fredholm (贝蒂尔·弗雷德霍尔姆)说,诺贝尔奖不问国别、性别、年龄,只要是重大的、 对人类社会进程有影响的科学发现(或发明) ,就有可能获诺贝尔奖。 只以科学发现论英雄 Fredholm 介绍,诺贝尔奖只以科学成就论英雄。
九、俄罗斯对北极提出主权要求 俄罗斯科考队员 8 月 2 日乘“和平-1”号和“和平-2”号深海潜水器从北极 点成功下潜至 4200 多米深的北冰洋底。 他们在进行科考的同时, 还在洋底插上 了一面 1 米高的俄罗斯国旗。俄科考队队长、知名北极专家、国家杜马(议会 下院)副主席奇林加罗夫说,“北极是俄罗斯的”。这一表态遭到了加拿大、挪 威和丹麦等国的强烈反对。
今年 10 月,威尔士班戈大学研究人 员在冰岛北部海岸的一个海架上捕捞时, 无意间发现了一只 405 岁的蛤蜊,据信, 这只蛤蜊就是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活动物。 严格地说, 当时它真的还活着, 但为了对 壳上的环进行研究以确定它的年龄,研究人员不得不将这只蛤蜊杀死。蛤蜊家 族中的 Arctica Atlantica 尤其擅长长寿之道,它们一般能活到 200 岁到 300 岁, 由于在水下 262 英尺的沙子中“定居”, 这个特殊的家族成员得以生存更长时间。 当这只“老寿星”第一次在这里“定居”时,莎士比亚的大作《哈姆雷特》正式登 陆环球剧场,英国人则开始北美洲安营扎寨。 详细报道:世界最长寿动物“明”:从明朝来已 405 岁
不应把一元论看作一种说教或者教条,它是经过人类长期历史实践得出来最基 本的也是最原始的规律。 第二个特征欧宝app,我管它叫做诚实性,也可以叫做严格性。科学的认识,是知 识活动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核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孔子有句名言,“知之为 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才是科学上的“知”,是真知。这里特别要说明 的是,不以“不知以为知”。把真知和“不知以为知”摆在一起看,是知识是否具 有科学性的一个分界线。 举个例子说,有神论就是把“不知”当做是“知”,是不科学的。人类从愚昧 走向文明,在这个过程中,许多事物开始是不可以理解和推测的,于是乎,有 人把这种现象的出现归结为神的意志,这种认识到现在至少已经有几千年了。 而人类对科学的认识只有几百年的历史,有神论的传统和文化至今仍弥漫着整 个的世界。许多国家把有神论和政权密切地结合起来,作为维持社会秩序和安 定的手段。我在国外就碰到这个事情,他问我信什么教,我说没有教,他说岂 有此理,人还有不信教的。当代科学高度发展,但在意识和行为上,仍保持着 有神论的烙印,科学家也有如此。在实验室里他是无神论者,但是在社会上也 可能是随着有神论的大流,成为有神论和无神论的两面派。我也这样做过,在 国外的时候,因为申请一个专利,到专利局去,主事的要我把手放在他的圣经 上,要我保证讲的话都是真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何必说我不信你的教呢?算 了,我也就随大流了。这说明,当前整个社会的思想意识还远远落后于科学思 维所指出的先进道路。要使全人类的意识形态都自觉地科学化,还有漫长的路 要走,这恐怕也是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主要障碍。 第三,正确的科学路线,就是严谨性。对真理的认识是可望而难以企及的, 在认识过程上,科学路线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由中间向两头扩 展。科学不承认没有事实依据的先验论。科学的核心所在是理性认识从低级到 高级的过程。但是,理性认识要经过严谨的论证和事实的考验来确立。 第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我不用多解释了,只是说现在
多,发达国家比不发达国家多。 Fredholm 认为,这不难理解。他笑着说:“中国有句古话叫时势造英雄, 这一名言在科学发现中同样适用。一个有创新潜质的人,最需要环境来激发创 造力。” 他说,惊人的发现或发明,需要自由、创新的环境。人的大脑有非常神奇 的创造力,有些天才甚至拥有比普通人更为“神奇的大脑”,但是,这样的大脑 也需要被发现,发现者“也许是老师,也许是别人”。 Fredholm 说,不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能作出成绩,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 情况来看,他们需要特殊的环境。有思想自由、有合作伙伴、经常产生思想的 交流碰撞甚至竞争,能增加其获得重大科学发现的几率。 他详细解释道,科研工作者应得到足够的保护,没有来自学术、科研之外 的其他干扰,学者有充分的思想自由,并能自由地从事自己喜爱的研究;强烈 的兴趣是科学研究者作出重大发现的主要原因;思想交流与碰撞会激发科学发 现的灵感;协同合作至关重要,历史上很少巨大科学发现在完全孤立的个体研 究中获得, 诺贝尔奖项常同时授予两人或三人; 思想交流有时不仅体现为合作, 而表现为竞争,竞争是激情涌现的源泉和前进的动力。 “但别忘了一点,金钱。”他特别强调:“科学工作者不用花时间考虑金钱的 问题,没有来自生计的压力分散他的研究,这是最重要的。” 化学奖评委、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 Sven Lidin 先生说,要获得诺奖,研究 者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还应清楚什么是重大的发明,他们需要有足够多的资 金、足够好的设备,以比别人更快的速度做实验,这需要大量的勤奋工作。 莫问诺奖何时至 论坛上,针对清华师生关心的话题:“您觉得中国有没
什么东西能帮你减掉假期多长出来的 几磅肉呢?现在有了一种针对肥胖人士减 重的有效武器:Alli。作为 FDA 首次批准 在美国各商店直售的减肥药物,Alli(又名 orlistat),由猴子身上提取出的脂肪酶会发
挥作用,人体可利用这种酶来分解消化食物中的脂肪。饭后马上服用一剂 Alli 能使人体对脂肪的吸收率下降 30%。 然而, Alli 的制造商 GlaxoSmithKline 坚称 它并不是万能药,建议它与健康的低脂饮食和足量的锻炼配合使用。另外一点 让人更加需要克制的原因是,坚持低脂饮食会减轻服用 Alli 的常见不良反应, 如腹痛、胀气、腹泻等。 相关报道:FDA 首次批准的非处方减肥药
现在,反倒经常出现两种不开放的情况:一是缺乏学术民主的氛围,往往 是院士或领导一讲话,就再没有人敢讲话了;二是实行不必要的封锁,大家都 生怕自己的想法被别人知道了。 部门之间、学科之间的协作和交流越来越少了,更不用说激烈的争论。 几十年来,我们一会儿强调基础研究,一会儿强调应用研究,而且常常矫 枉过正。 研制核武器是科学家报效祖国的一种方式 “那个时候,没有上下级的概念,没有干部、群众的区别,没有知识分子和 工人、军人的区别,大家都是一条心:要把核武器做出来。” 记者:说到科技创新,总会提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的 “两弹一星”工程,作 为亲历者, 您认为, 在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下, 中国科学家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周光召:解放之初,全社会形成了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氛围, 吸引了数万名知识分子从海外归来——这些人的回国,不仅仅是因为向往新中 国,也是被当时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所吸引。而且,除了周恩来、 、陈毅等领导人真心实意地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外,中国政 府还对核武器研制进行了战略部署。所以,当我们回顾中国核武器研制的成就 时,不可以忘掉这段历史。正是当时整个社会尊重科学和知识的氛围,培养出 了一大批新中国自己的技术骨干——参加“两弹一星”研制的一大批人都是在这 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我自己就是在 1954 年毕业,走上科研道路,加入这一 队伍,逐渐成熟起来的。 当然,这中间也经历了曲折。1958 年开始的“反右”和“”等运动,完 全破坏了科学研究的秩序和应该遵循的规律,使得整个社会丧失了科学精神。 那个时候,刮起了粮食亩产几万斤、十几万斤的浮夸风;大炼钢铁运动中,仿 佛完全不需要知识就可以炼出钢铁……解放初期形成的良好科学研究的氛围和 实事求是的精神,被破坏殆尽。 直到 1961 年,这种情况才得以纠正。那一年,副总理提出了著名
华论坛上“讨”来的“口彩”非评委本意, 中国人曲解了诺贝尔奖尊重科学的本质。 据了解, 诺贝尔奖产生于 1901 年, 最初只致力于鼓励在生理与医药、 物理、 化学、文学及维护和平方面的突出贡献者。1968 年,增设经济学奖,1990 年又 设立了地球奖,以奖励为保护环境作出杰出贡献者。105 年以来,已产生了 700 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Flodstrom 在发言中表示, 他关注到中国很多媒体在追问中国什么时候获得 诺贝尔奖。他为诺贝尔奖的知名度感到很高兴,但对关注诺贝尔奖的心态不以 为然,“其实,科学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重要的是做有趣的科学研究。 诺贝尔奖得主们也许自己都没意识到今后会获奖,他们只是在研究上充满好奇 心,执着地做自己喜欢的工作”。 而且, 科学奖有一定的滞后性。 “做出伟大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Lidin 指出,很多科学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出成果;即便出了成果,有些开创性 的科学发现或发明,短期不一定被接受,人们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认识到其 重要性, 其价值也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 这个时间段平均在 25 年左右。 2005 年物理学奖得主之一,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L·霍尔就是因其 40 年前的科 学发现获得诺奖。 Lidin 举例说, 诺贝尔奖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化学领域, 几乎完全是“实 验室工作”,研究者需要反复地实验、观察、数据对比、重复实验。这种工作非 常枯燥无味,研究者要在这种长期、枯燥的工作环境下,具备“抓住某个时刻” 的清醒,才不会错过重大的发现。而且,“有时候,想比做更重要。研究工作者 要多思考,为什么做和怎样能够做得更好”。 会上,几位评审团成员语言幽默,引来阵阵笑声,有清华学生问,牛顿如 果活到今天会否得诺奖,Flodstrom 调侃道:“好像有点复杂,发明一般不会花 那么长时间,不过按诺奖的标准,他在光学方面的开创性贡献值得此奖。”
用的方法有哪些。首先是经过实验室的试验论证和模拟试验,直接论证。第二 个是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各种因素的观察和分析。比如说研究气象,天空的条件 不能搬到实验室里来,只能就地观察。第三是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取得旁证。 有些规律本来是适用于局部范围的,但是从各种现象的推论上,可以扩展它的 适用范围。比如说力学的定理,是在地球上做的,但是可以扩展到天文上面, 这就是举一反三取得旁证;第四是局部试点,逐步修订完善。要认识某些工作 的做法是不是合适,有什么问题,可以进行局部的试点,通过试点找出问题, 然后逐步修正,使你采取的措施更加接近于实际。还可以从事物的内在因素找 相互关系,在社会科学上恐怕很多都是这样做的,把社会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找出来,印证你这个理论是不是合适,是不是可以见诸行动。另外,异常现象 的发现表示其中蕴藏着新的东西,初料不及的异常现象常常是发现新事物、新 规律的源泉。我说一个故事,有一次我和一个美国的科学家坐一个车子,我问 他,你研究的工作做出来的结果和你原来料想的结果完全一样,你是高兴还是 不高兴?他说那是最倒霉的,因为什么新东西都没有得到。假设他在实验室里 出现了他没有预料到的问题,那他会高兴,那样才会有新的发现。也正是因为 这样,通过这种不可预料的问题的解决,才能使得科学或者我们一切的行动和 工作,取得进展。事实上,许多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发现,都是获得者在偶然的 发现之下提出来的,他的发现引起了科学上的一大片或者一个领域的进展。最 后就是等待时机,实在没有办法了,你就只好等。爱因斯坦研究相对论,要做 试验,只好等,只有日食的时候,才可以做这个试验,这个试验做出来是对的, 是有事实论证的。 第五,同一性,也可以叫做严密性。不同的学科在理论问题的提出上,各 有其特点,在相邻和交叉学科中,必然出现理论上的相互覆盖,这在原理上只 能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决不应该出现互相矛盾的地方。举个例子,中西医 各有一套理论说法,而且在实践上都见成效,终究这两种理论会统一起来,舍 弃当中不确切的地方,补充应当补充的部分。这也是科学进步的一个途径。
消耗温室气体甲烷的细菌在大气预算中是具有潜在重要性的参与者,有可 能从地壳中清除掉本来会贡献于大气预算的甲烷。两种新的能利用甲烷的细菌 已被独立分离出来,二者都是与众不同的:与以前分离出的甲烷氧化菌(它们 是变形菌) 不同的是, 这两种细菌都属于广泛分布的疣微菌门 (Verrucomicrobia phylum) ,并且在强酸性条件下(pH 值低至 0.8-2.5)都有最佳生长和甲烷氧化 表 现 。 Acidimethylosilex fumarolicum SolV 是 从 意 大 利 那 不 勒 斯 附 近 Solfatara 火山一个排烟喷孔中分离出来的; Methylokorus infernorum 是从新 西兰 Hell’s Gate (Tikitere)地热区的热土中分离出来的。 Nature 450, 874-878 (6 December 2007)
北京时间 12 月 11 日消息,美国《时代》杂志最近评出了 2007 年十大科学 发现,美国及日本科学家在干细胞研究方面获得的突破位居榜首,而今年 6 月 内蒙古确认发现当今世界上最大似鸟恐龙化石, 也入选这一榜单, 位列第 7 位。 以下为《时代》杂志评出的 2007 年十大科学发现:
儿强调基础研究,一会儿强调应用研究,而且常常矫枉过正。强调基础研究, 就一切都以论文发表为标准;强调应用研究的时候,又要求所有的研究所开门 办所,到工厂中去找课题。这种跷跷板式处理问题的方式不行,恐怕要考虑平 衡木式的处理方式。 [作者为《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中文版)杂志社社长]
什么样的环境会出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谈科学发现 什么样的环境会出诺贝尔奖?
四、地震引发核辐射恐惧 日本新潟地区 7 月发生里氏 6.8 级地震,造成该地区一座核电站的核物质
发生泄漏。尽管日本有关方面称,泄漏不对人构成威胁,但事故还是引起人们 对日本 55 个核电站安全性的担忧。 详细报道:日本核电站在地震中的晃动程度创最高纪录
五、糖尿病药物文迪雅的安全性受到质疑 文迪雅是一种畅销全球的糖尿病口服药,然而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药会大 幅增加心脏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这引起了人们对其安全性的担忧。美国食品和 药物管理局随后要求生产商在这种药物的包装盒上加标警告内容,并修改说明 书。 详细报道:美药管局要求文迪雅等药物标签加注心力衰竭风险
4.南极海域发现多种奇异的深海生物 4.南极海域发现多种奇异的深海生物 图片说明:生活在冰 冷、 黑暗的南极深海中的微 小甲壳动物(左) 以及具有大约 8.5 厘米 长的脊索的南极海胆 (右) 。 (图片来源:WIEBKE BROEKELAND & ARMIN ROSE) 研究人员在在环绕南极洲的海洋深处发现了 700 多个新物种。从南极地区 海域大约 2300 到 19700 英尺(700 到 6000 米)深的海底发现的新物种包括心形海 胆、食肉类海绵、和有盘子大小的海蜘蛛。该研究报告的第一作者、来自德国 汉堡大学的海洋生物学家安吉莉卡·勃兰特说:“我们为在很多物种中发现的巨 大多样性而感到惊讶。我们过去认为,随着营养和食物的减少,可能会引起两 极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该研究的合著人、来自威廉港(Wilhelms haven)德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中 心的布丽奇特·艾比说:“在发现的这些新物种中,有很多是我们以前从未见过 的, 因为此前有很多是我们所不知道的。 ”这项研究是南极深海生物多样性工程 的一部分。 2002 年到 2005 年, 从 一个由来自 14 个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国际 小组乘坐德国波拉斯汀(Polarstern)号研究船在南极半岛东部的威德尔海进行了
有可能获诺贝尔奖?”评委 Johansson 拿过话筒, 非常肯定地说: “我相信中国在 未来四十年内会取得诺贝尔奖,肯定的!”引来场上一片掌声。中国可能会在什 么领域内获诺奖?“我觉得应该是文学或是和平奖。”Fredholm 如此回答。 有人对此批评说,“诺贝尔情结”体现了中国人心态浮躁、缺乏自信。在清
大会最终通过的“巴厘岛路线图”是妥协的产物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07-12-15
12 月 12 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高级别会议开幕,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部门负责人及有关代表开始就 2012 年后如何降低温室 气体排放等问题展开磋商。新华社记者刘宇摄
“五四”运动提倡“德”“赛”二先生已近百年。“赛先生”即科学。我们要科教 兴国,就必须尊重“赛先生”,了解“赛先生”。那么,什么是科学和科学精神? 许多人实际上是似懂非懂的。请看大科学家王大珩为我们做的讲解——近些年 来,我们在科普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工作好像不那么突出。回想起来,我 们做科普工作,只谈科学事实,但是对科学精神讲得少。在这种情况之下,我 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感受。自己很胆怯,也许谈出来的观点不够科学 精神,还请大家批评指教,我甘当这方面的小学生。 要了解科学精神, 要了解科学精神,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科学呢?我自作主张
丙肝病毒(HCV)最初是在受感染的黑猩猩血液中发 现的,它会持续感染宿主细胞,引发丙型肝炎,肝硬化,最 终导致肝癌。所以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抗 HCV 药物的研发 以及 HCV 疫苗的研究。当前抗 HCV 病毒有效的药物是干 扰素(IFN)和病毒唑,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抗 HCV 特 异性药物只能在临床前和临床实验中进行,因为 HCV 在培养细胞中繁殖很困 难,而且实验缺乏合适的病毒培养系统和动物模型。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了 HCV 亚基因组复制系统,使用了 JFH-1 克隆的病毒培养系统,移植了人体肝细胞的 Alb-uPA/SCID 的小鼠作为实验动 物模型,以此设计出了抗 HCV 药物如 NS53 和 NS5B 抑制剂。在抗 HCV 药物 的研究中,HCV 生活史中的每一步都可能成为开发反 HCV 药物的靶点。HCV
( 注意:引用次数总数为 10 次,和被引次数相等,因为每篇文章作者都只 属于一个国家。中国的作者引用为 50%,主要是我们自己,除开中国作者的文 章,国际引用为 50%。2006 年 JCP 的影响因子为 3.1。 ) 什么是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 什么是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 ?
环境?我们有没有一个目标能够把大家凝聚在一起? 记者:现在,我们科研人员的科研和生活条件都改善了很多,在新的历史 条件下,我们怎么借鉴“两弹一星”成功的宝贵经验,提高中国的科研水平? 周光召:其实,不仅仅是核武器,新中国的很多科技创新,都是在物质条 件相当差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因为有科研工作者们这种报效国家和按照科学 规律办事的精神。当然,过分夸大精神的力量,就会出现“”那样过分强 调主观能动性的运动,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在物质条件相对较差的时候,精神 还是会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是中国,世界范围也是这样,上世纪科学界 最重要的三个发现:相对论、量子力学、DNA 的双螺旋结构,都是在相对困难
选不上,因此,我们至少可以据此提出以下几个判断什么是最具影响优秀国际 学术论文的简单标准: 1. 发表在国际期刊的英文论文, 发表在国际期刊的英文论文, 最好是 SCI 收录的 不知道大家对此有没 收录的。 有异议? 2. 在较短时间内被引次数较多。 究竟什么叫做引用次数多,也是见仁见 在较短时间内被引次数较多。 智,各个学科不同。不过我查了一下,我们上面那篇 JPCB 文章,目前被引 45 次,在 2005 年 JPCB 发表的所有 3356 篇论文中被引次数排名为并列第 17 位。 我们上面的那篇 JCP 文章,目前被引 10 次,在 2005 年 JCP 发表的所有 2910 篇文章中被引次数排名为并列第 74 位, 因为并列被引 11 次的有 16 篇文章, 而 我已经知道有别人的其它好几篇文章已经引用我们的这篇文章,欧宝app所以这个被引 排名很快又会有跳跃。 3. 国际引用起码超过 50%,或者超过 60%或 70%。 除了极少数我国占 , 或 。 绝对优势的学科之外,我国在绝大多数学科中的发表论文数和被引百分比都不 会超过 25%,就算我们喜欢自引,国际引用超过 50%,恐怕是最具影响优秀国 际学术论文的最低要求。否则还算得上什么国际影响呢? 4. 平均每年被引次数超过期刊影响因子。期刊影响因子的定义大家都知 平均每年被引次数超过期刊影响因子。 数超过期刊影响因子 道,如果文章发表头两年的平均被引次数低于期刊影响因子,对于期刊影响因 子的贡献就是负的。据说对于绝大多数的学术期刊,大概是 25%到三分之一的 文章贡献了期刊的超过 90%的引用数,也就是说对期刊影响因子有正面贡献, 其余 75%就不说了。这一条标准,估计可以修正一些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 子不平衡问题。 我在这里是抛砖引玉,大家若对这几方面的标准有异议,尽管讨论。SCI 数据库中这些数据都很容易查出来,毛主席常说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也许有 兴趣的网友可以发挥钻研周正龙虎照的精神。 如果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觉得大家集思广益的标准有参考价值,或许 能够用到他们未来的工作中去。不亦善哉?
北京时间 12 月 13 日消息,2007 年即将成为过去,各种年终盘纷纷出炉。 医学发现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科学家在这一领域 又有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发现和发明。以下是《时代》杂志评选出的年度 十大医学突破。仅选登了其中两项:
根据发表在 12 月 1 日的爱思唯尔期刊 《生物精神病学》 (Biological Psychiatry)上的文章,人体的一种天然激 素——(erythropoietin Epo)会影响认知及 相关神经反应,并有望用于抑郁症的治疗。该方法将对公
中国的森林改革通过私营企业强有力的投资正在扎根,私营投资旨在改善 森林基础设施、环境质量、以及中国木产品的竞争力。在本期一篇政策论坛中, Guangyu Wang 和共同作者探讨了中国林业面临的挑战。 文章作者写道, 来自不 断壮大的中产阶层对木产品的内部需求的增加以及有利可图的出口市场使得平 衡国内的可持续发展变得困难,尤其是在地方政府把经济增长作为首要任务的 地方。中国在过去 5 年中投资了 2 亿美元,在下一个 5 年中,这个数字将增加 到 7.2 亿美元。尽管在国家计划和地方实施上仍面临挑战,中国政府正在尝试 新方法,用私营企业投资来开放森林让个体和公司参与进来。新的目标呼吁到 2050 年使森林面积增加 28%、改善环境质量、以及形成一个有竞争的森林产业 来满足中国内部大多数的需求。虽然政府将保持其在计划、分区规划、以及政 策方向上的主导地位,但将开放从苗圃到砍伐到修路的公营森林管理服务。 英文摘要:China’s Forestry Reforms,Guangyu Wang, John L. Innes, Jiafu Lei, Shuanyou Dai, and Sara W. Wu
细胞疗法被认为对治疗心肌疾病有很大潜力。 当前的临床实验目标是通过 移植衰竭心脏中的自体骨胳肌或骨髓细胞来恢复收缩力,但这种方法迄今为止 只取得有限的成功。现在,用患有实验诱导的心肌梗塞的小鼠所做的研究获得 的发现表明,植入胎儿心肌细胞可很好地防止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心脏病 患者的一个常见死因) 植入的细胞被心脏正常活动势激活, 。 这些电耦合的细胞 的植入为增加向梗塞心脏中的导入建立了通道。另外,conexin 43——一种在 相邻细胞之间的“间隙部”所发现的蛋白也被发现与这种保护作用有关。令人 吃惊的是,现在这种蛋白在骨骼肌细胞中的表达也能产生与胎儿心肌细胞相似 的性质。这些结果让我们看到了基于细胞来治疗心脏病的一个新方法。 Nature 450, 819-824 (6 December 2007)
因为它复杂,过去是避免往这方面研究。现在是往新的方面走,比如说对生命 科学的研究。还有一个就是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要靠定量的 办法去研究。过去的经济学,好多虽是定性的,实质上也是往定量方面走,特 别是现在,许多科学方法,已经为研究社会科学准备了很多条件。大家都感觉 到了,你做一个经济报告的时候,假设没有数据作为依据的话,你这个报告就 没有说服力。今天像统计学、运筹学等学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研究社会 问题提出来的。 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国家发展经过了许多曲折。原因之一是有些做法、欧宝app有 些探索、 有些方针政策是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 这方面我们有很深刻的教训。 方针、政策是否科学,是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当科 学化能够搞得好一点的话,大家的认识就容易一致。在科学化的基础上,我们 最容易形成共识,最容易团结在一起。我们相信,科学化为我们建设强国会起 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让我们很好地认识科学化这个问题, 在科学精神的指引下, 大家携手共同前进。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二、诺贝尔和平奖关注气候变化 诺贝尔和平奖关注气候变化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 10 月 12 日宣布, 2007 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联合国政 将 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和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以表彰他们为改善全球环境与 气候状况所作的不懈努力。 详细报道:2007 年诺贝尔和平奖揭晓
三、人工喂养北极熊引发争议 由于出生后遭“母亲”遗弃,德国柏林动物园的小北极熊“克努特”一直由人 工喂养。然而,它的生存状况受到了一些极端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质疑,他们认 为,人工饲养侵犯了动物权利,所以应对“克努特”实施安乐死。此言一出,立 刻引发了广泛争议,“克努特”也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 详细报道:柏林小北极熊“克努特”生病谢客
一个非常具体的参考和解读。下面是我在科学院院网上找到的信息: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 11 月 15 日发布了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 优秀国际学术论文”评选结果, 此次评选综合考虑了包括: 发表论文的期刊水平 (影响因子,单篇引用次数)、论文类型、热点论文、论文的合作强度、参考文 献数和论文的完整性等几个方面。100 篇最具影响的优秀国际学术论文中,浙 江大学入选 6 篇位列第一,化学所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 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等单位入选论文均为 5 篇位列第二。” 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单位和数目清单链接: 这些论文的完全具体列表网上没有找到。我只在本所和浙江大学的相关网 站上找到这两个单位入选的文章信息。比较让我吃惊的是去年在杭州请我吃饭 的浙大吴韬兄的一篇他自己作为第一作者,他的德国合作者作为文章责任作者 的文章也赫然在列。这篇文章倒是一篇好文章,目前已经引用 9 次。不过将它 算作“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际学术论文倒是的确不知道挑选标准中的“中 国”是什么意思。 (注:我和吴韬兄通了电话,他说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那篇文 章是怎么被选上的。 看来这些标准应该不是各个领域的研究专家的意见, ) 所以 我也懒得去弄清这一百篇文章究竟有些什么,具体的选择标准究竟又如何。 本组最近的几篇具影响的国际学术论文 可惜的是,我的国际学术论文
3. 天文学家揭开最亮超新星爆发之谜 图片说明:超新星 SN2006gy 示意图 (图片来源:NASA 网站) 天文学家最近分析了被认为是迄今为止 发现的最剧烈、也是最壮观的超新星爆发。他 们表示, 此次超新星爆发的壮观景象改变了他 们对超大质量恒星“垂死挣扎”的一贯看法。这 颗超新星代号为 SN2006gy,位于 2.4 亿光年 之外的英仙座 NGC 1260 星系。去年 9 月,这颗超新星忽然爆发,亮度达到太 阳亮度的 500 亿倍,而其亮度也是一颗典型的超新星的 100 倍,打破了多项纪 录,因此载入天文学史册。美国天文学家对这一壮观的天文事件进行了细致分 析。他们在 14 日表示,SN2006gy 超新星爆发可能是由一颗真正质量巨大的恒 星爆炸形成的,这个庞然大物的质量起码是太阳质量的 100 倍。按照他们的推 测,这颗恒星并非一次爆炸,而是分多次爆炸。领导此项研究的美国加州大学
英国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新发现三颗行 星 , 分 别 命 名 为 WASP-3 、 WASP-4 和
WASP-5。 这三颗行星是由天文学家通过安装在南非和西班牙加那利群岛上的广 角相机发现的,其中两颗是目前南半球上空最亮的凌日行星。凌日行星是指在 观测者看来,周期性地从其母恒星前面和后面经过的行星。这类行星十分便于 天文观测。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天文学家安德鲁·卡梅龙表示,这三颗行星都与 木星相似,但距离它们的母恒星都非常近,所以它们的“一年”还不足地球上的 两天,属于迄今发现的公转周期最短的行星。由于距母恒星太近,这几颗行星 的表面温度在 2000 摄氏度以上,所以那里不大可能有生命存在。 详细报道:英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新发现三颗行星
来自南非的头骨使我们对于人类走出非洲的时间有 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图片提供: Lucietti-Nash,Frederick Grine)
今年初,一个由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小组 宣布,通过对 1952 年在南非发现的一个骨头进行分 析,证明它是第一块证明现代人是从非洲走出来的 化石证据。据信,人类是在 65000 年前到 25000 前 走出非洲的。这块头骨化石距今已有大约 36000 年。 :尘封化石揭秘现代人身世 详细报道: 《科学》
《自然》 :两种和幼年型糖尿病相关基因被发现 II 型糖尿病基因组图公布
英国《自然》杂志 12 月 20 日公布了其评选的 2007 年重要科技新闻,其中
来自骨髓的细胞已知能帮助肿瘤中 血管的形成。现在,血管生成肽 Bv8(亦 称为 prokineticin-2)被发现可能与这 一过程有关。移植进免疫缺陷小鼠体内 的肿瘤分泌 G-CSF, 它是一个通常与血细 胞形成有关的因子,能增加骨髓中 Bv8 的生成。然后 Bv8 会将“喜中性”类的 白血细胞引导到肿瘤上。抗 Bv8 抗体会 阻断血管生成,抑制某些肿瘤的生长, 说明它也许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试剂, 尤其是当与细胞毒性化疗结合起来使用 时。 Nature 450, 825-831 (6 December 2007)
地写了这么一条,科学是对客观事物正确认识和理解的知识体系。对知识这个 词我应该解释一下, 这里我用比较简单的方法来说明。 知识问题要回答五个 W, 这五个 W 是什么呢?就是 what、why、where、when、who,就是何事、何故、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小到基本粒子,大到整个宇宙,所有的事物都可以 称得上什么事情。何故,就是物质相互的机制、原理。何时,就是整个宇宙历 史,从很长的时间,到最短的时间。何地,地是代表空间,从基本粒子的尺寸 到宇宙的尺寸,这也包括生物的。我特别提出来,我们万物之间,除了固定的 东西,还有活动的东西,其中包括生物空间。何人,就是从一个人到世界上的 全人类。在解决这几个“何”字的问题上面,这些知识叫做自然科学,自然科学 没有包括人的因素。把人的因素包括在内,特别是研究人与人或者人与社会之 间的关系,我们把这些方面叫做人文科学,或者是社会科学。 科学的特征与科学的作风 科学有哪些特征呢?我总结出以下六点。 第一个特征叫做一元性。 万物运动都有自然的规律性, 而规律性是唯一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说得更神秘一点,事实上是不以别的因素为转移的。 如果把自然的物质运动规律说是天意的话,那么只有一个天,没有第二个天。
氛围,往往是院士或领导一讲话,就再没有人敢讲话了;二是实行不必要的封 锁,大家都生怕自己的想法被别人知道了。 事实上,要完成重大课题的研究,就需要很多学科的专家共同参与。“两弹 一星”是这样,刚刚发射的“嫦娥一号”也是这样。但现在,部门之间、学科之间 的协作和交流越来越少了, 更不用说激烈的争论。 而当年我们没有上下级之分, 也没有说谁是教授谁是刚毕业的学生,大家都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 争论。 现在大家都在提创新,一般来说,创新分为两种,一种是渐进性创新,一 种是颠覆性创新。 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颠覆性创新。 今年是半导体发明 60 周年, 同时也是超导理论发现 50 周年。有一位科学家在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 就,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他就是巴丁。巴丁很聪明,但他和社会是融合在一起 的。他会去适应社会,比如去搞地质勘探、当海军等,都很出色,但最后他放 弃了这些高薪工作,绕回到自己喜欢的领域。而现在有的人却很脆弱,经历这 样一番波折,可能就不行了。 记者:你举巴丁这个例子,给人启发。但在营造创新环境中,怎么处理好 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却是一道难题。 周光召:出现这样的问题,和我们以前的措施有关系。我们总是抓住复杂 问题中的某一方面进行强调,但很多东西强调过头,就会走到反面去了。比如 说,在很长时间内,我们的很多奖励都给了集体,但强调集体过头了,就扼杀 了个人的积极性;后来我们又只奖励个人,只突出个人的成就,这就产生了另 一方面的影响:在需要形成强大的科研团队时,不利于凝聚一大批人,去解决 复杂的科研难题, 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会考虑自己在团队中的位置, 能不能得奖。 如果不在得奖之列,就很可能失去参与这件事的积极性。其实,这个问题在世 界范围内也存在,也有可借鉴例子和解决办法,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奖给了 一位个人(戈尔)和一个集体(IPCC),这可不可以供我们参考呢? 处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几十年来,我们一会
[编者注 以下几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仅供大家在工作之余看看而已。如不 编者注] 编者注 感兴趣,删除即可。
编者按:“两弹一星”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的成功得益于在特殊 历史环境下宽松民主的研究氛围。 面对日益改善的科技条件,今天的老科学家却 开始怀念和呼唤那个曾经逝去的年代。中国科技界目前最大的弊病是什么?它 将会对中国科技未来的发展产生怎样消极的影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 科院前院长周光召接受了专访。
如果父母患有 II 型糖尿病,那么你本人 罹患糖尿病的机率也会高很多,但为什么有 些直系亲属会发病,有些却不会呢?答案就 在你的遗传密码之中,今年科学家对此进行 了密切研究,并揭开了其中的秘密。来自美 国和芬兰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四组不同的基因变量,可能与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有关, 全球范围内约有 1 亿 7000 万人受此影响。 加上此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的 6 个基因变量,目前总数已达 10 个。最终,这些发现将帮助专家精确锁定那些 易患 II 型糖尿病的人群。
神论,上面已经谈过了。第二是不切合实际的教条主义和盲动主义,这两种倾 向违反了实事求是的精神,自以为是,形成左倾或右倾路线。第三是伪科学, 在事物的论证中,以科学的表面隐藏着非科学的基本内容,以表面的正确倾向 掩盖不正确的方面, 哪怕是一点点也不行。 这是科学严肃性方面要注意的问题。 在科学的论断上,不允许有一点点伪科学、似是而非的东西。在结论上,有时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就会出大问题。再后面是巫术和迷信。关于非科学的作 风问题,如弄虚作假,伪造数据,抄袭剽窃等等,这可以说是学术上的窃贼。 这些非科学的行动和措施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科学思想 的适用范围是全社会的,不仅仅是单纯科学技术工作者所需要的。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思想我们所需要的科学思想是什么呢?第一是实事 求是,第二是审时度势。这里面包括时间性和空间性,也包括现在和将来,也 包括可持续发展的一些问题。第三是传承创新,就是科学有继承性,每一个发 现和成就,都是在已有规律发现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一方面要对这种已有的 规律进行传播,另一方面要继往开来,做创新的工作。第四是寻优勇进,有了 创新的工作,让它在社会上起作用,还要找出实施这个措施的最优途径,而且 还要有创新,使它实现。 科学精神是适用于全社会的今天我们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 把一切经济的活动、措施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就是有知识理论的基础上,这 个知识肯定是科学的知识。知识已经进步到这个程度了,技术也进步到这个程 度了,过去没有办法研究的问题,今天有办法进行研究了,一些更加复杂的问 题也能研究了。但是,基础科学有一部分还没有很好发展,一个就是生物科学,
在一个被称为“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的过程中,某些细菌能用 化学信号分子来在彼此之间进行沟通,使它们能够对基因表达进行同步,以便 它们能够几乎像多细胞生物那样来行动。 霍乱病原体 Vibrio cholerae 利用“群 体感应”来控制毒性和组织生物膜,后者是造成其感染难以治疗的原因之一。 现在,霍乱病原体主要“群体感应”分子(一种被称为 CAI-1 的自诱导分子) 已经被识别出来并定性为(S)-3-hydroxytridecan-4-one, 它在生物学上是一个 新分子。给细菌提供这个分子,可以中止致病所需因子的生成,这为世界上这 种主要病原体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新疗法。 Nature 450, 883-886 (6 December 2007)
圣克鲁斯分校天文学家斯坦·沃斯雷说:“我们通常把超新星视作恒星的灭亡, 但在这种情况下,同一颗恒星爆炸了多次。”研究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自然》 杂志上。 按照沃斯雷的推理, 超新星是在一颗质量相当于太阳 90 至 130 倍的巨 大恒星接近于生命终点时爆发的。恒星核心温度一旦达到难以想象的高度,这 颗恒星的一些伽马射线会转化为电子和称为正电子的反物质。这种转变会造成 辐射爆发强度忽然降低,恒星开始收缩。 详细报道: 《自然》 :最亮超新星之谜被揭开
传统抗生素通过抑制重要病原体功能来发挥作用,它们因此也容易受病原 体所形成的对抗生素的抵抗力的影响。一种替代的办法是以支持病原体生长的 宿主因子为作用目标。现在,研究人员通过对能够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结核 分枝杆菌细胞内生长的激酶所进行的一项新颖的 RNA 干涉筛选,识别出这种方 法的一个可能的作用目标。这种关键分子是 Akt1,它是一种激酶,以前被称为 PKB, 因其所具有的抗细胞程序死亡活性和在失控癌症中所起作用而受到了广泛 研究。 Nature 450, 725-730 (29 November 2007)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 人类研究所专家于 6 月 13 日宣 布,经研究确认,在内蒙古自治 区二连浩特市发现的一具巨型兽 脚类化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似鸟恐龙化石。古脊椎所研究员徐星介绍,这具 化石是我国科学家于 2005 年在内蒙古二连盆地大约 8000 万年前沉积的岩石中 发现的,体长约 8 米,站立高度超过 5 米,体形可与著名的暴龙类相比。中国 科学院与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局的学者经过两年的联合研究得出结论,这具 化石属于鸟类的近亲——窃蛋龙类,而且是一种处于过渡类型的窃蛋龙,专家 最终将其命名为二连巨盗龙。 详细报道:内蒙古发现世界最大似鸟恐龙化石
七、中国和日本加入探月行列 今年, 日本和中国分别于 9 月和 10 月向月球发射了“月亮女神”和“嫦娥一 号”探月卫星,目前探测器均运行良好,并向地球传回了照片。 详细报道: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圆满发射升空 日本“月亮女神”踏上探月之旅
今年 11 月,美国俄勒冈州健康和科学大学宣布,他们用取自不同猕猴的皮 肤细胞和卵子培育出胚胎,这是人类首次成功克隆灵长类动物胚胎,它使得科 学家距离克隆人类胚胎并提取干细胞又近了一步。 详细报道:美成功克隆恒河猴胚胎 人体克隆可能性增大
一项在巴西大西洋森林中做的研究发现,在水陆两栖动物需要从成体阶段 生活的森林栖息地迁移到水栖繁殖地欧宝app、再返回森林的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在
减少。 巴西大西洋森林是许多两栖类生活的地方。 Carlos Guilherme Becker 和巴 西的同事解释说,这个被称为栖息地分离的状况通常是人类干预的后果。两栖 类种群和物种数量的下降正在发生着,栖息地的减少、真菌疾病、气候变化、 以及农用化学品的污染等被认为是造成两栖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因素。为了更好 地了解栖息地如何影响多样性的减少,Becker 和文章共同作者对世界上生物多 样性受到最大威胁的“热点地区”进行了研究,这个地区有几千种两栖动物,大 多数的有水栖幼体。研究人员确定,栖息地分离是物种丰富程度最好的预测, 其次是栖息地减少和分裂。研究人员提出,栖息地分离也许能解释为什么两栖 动物减少通常发生在有水栖幼体的物种,他们呼吁恢复分离的栖息地来降低两 栖动物的减少。 英文摘要:Habitat Split and the Global Decline of Amphibians,Carlos Guilherme Becker, Carlos Roberto Fonseca,el al.
《生物精神病学》 Biological Psychiatry)由世界最 ( 大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 Elsevier 出版发行,是美国 生物精神病学会的官方杂志。发表的文章涉及精神病学病 理及治疗的广泛领域,接收发表的文章包括精神疾病的病 理及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此外,对相关领域有一定影 响、反映研究动态的文章或简报、评论、有意义的病例分 析、通讯等投稿将也被接收发表。该杂志尤其欢迎涉及遗 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神经网络、神经化学、新的治疗方法的文章。 《生物精神病 学》2006 年的影响因子为 7.154,在 95 种精神病学杂志中排名第 4。
第六,科学与技术并行发展,这是提倡科学精神的一个主要点。除了认识 世界以外,通过认识世界进行改造世界,这是科学精神的一个主要观点。当前 由于科学上的新发现,应用于生产实践,导致现在的高度的物质文明,特别是 高新技术不仅改变了当前社会经济面貌,也帮助促进了人类思维的科学化。 非科学的几种表现 下面再谈一谈非科学的诸多表现。第一个说的是有
一些主要新闻如下: 一、人体皮肤细胞“仿制”干细胞 人体皮肤细胞“仿制”
日本京都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和美国威斯康星 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小组于 11 月 20 日分别宣 布, 他们利用基因重组技术, 成功地将人体皮肤 细胞转变成了干细胞。 科学界普遍认为, 这项研 究成果具有划时代意义, 可以使人类避开利用胚 胎进行干细胞研究的道德争议,从而大大推动与干细胞有关的疾病疗法研究。 详细报道:利用人体表皮制造“类胚胎干细胞”取得成功
任何一个科研工作者, 只要能明确解答这样一些问题: “是不是真的有什么科学 发现(或发明)?这一发现(发明)是否重要?这一发现是否具有创造性?” 诺贝尔奖就在不遥远的前方了。 “有重大科学发现”是诺贝尔奖唯一评价标准,诺贝尔奖评委、瑞典皇家科 学院院士 Borje Johansson 说,国别、年龄、性别都不会阻碍科学发现者获得诺 奖。历史上,有 10 名女性获得诺贝尔奖;夫妻、兄弟、父子双双获奖的情况也 不少见。约里奥·居里夫妇 1935 年就双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自 1901 年颁发首 枚诺奖起,共有六位华人获得该奖。 但综观诺奖获得者名单,不可否认,美国人数比其他国家多,男性比女性
的《科研十四条》,恢复对科学、知识的尊重,重新凝聚起知识分子,让他们 把精力放到研究中。 1962 年, 陈毅副总理在“广州会议”上对知识分子脱帽加冕, 代表党和政府向知识分子致歉。经过了前段时间的破坏,科研环境的恢复和科 研秩序的重建工作非常艰难。亲自到研究所,检查实验室,帮助制订实 验室管理规则,他的要求细致到“要保持实验室清洁”等。 记者:中国发展核武器,除了苏联专家早期的帮助外,主要是依靠中国自 己的科学家独立研究。而且,当时从事两弹研制的中国科学家都非常年轻。不 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周光召:和所有爱国志士一样,中国科学家也有一个心愿:希望中国繁荣 强大。新中国成立后,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我们在世界上,还 是被很多人看不起。因此,研制核武器就成为科学家们报效祖国的一种方式。 和陈毅都曾讲过,有了核武器,我们的外交工作才好做,也是这个原因。 这支队伍从组建开始,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那个时候,没有 上下级的概念,没有干部、群众的区别,没有知识分子和工人、军人的区别, 大家都是一条心:要把核武器做出来。这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自己能为祖 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 软环境不好 我们有没有建立能够激发所有人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创新